赏析 注释 译文

诸子喻山水

先秦诸子 先秦诸子〔先秦〕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 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

文言现象

通假字
1.心不地则物不载“必”同“毕”,尽。
2.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同“耳”,罢了。
5.善治“正”同“政”,为政。
6.明主不人“厌”同“餍”,满足

古今异义
1.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4.江海不择小助古义:不拒绝,今义:不选择、小资助。
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寄托形体。
6.历于山海而国家富古义:心胸,今义:经历、内心。
7.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8.上下交古义:都返璞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9.以道为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人古义:通“餍”满足,今义:讨厌。
12.何于水也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盈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闻过情古义:名声;今义:声音。
17.故声闻过古义:实际;今义:感情。
18.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19.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光明。
20.不盈科不行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
21.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2.水善万物而不争古义:帮助,今义:锋利。
23.故于道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4.善仁古义:交友,今义:和。
25.夫不争古义:正,今义:唯独。
26.故无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7.以其无以之古义:代替、替换,今义:容易。
28.水地而制流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9.故兵无势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一词多义
1.于
仲尼亟称于水(对)
何取于水也(从)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
故几于道(与)
天下莫柔弱于水(比)
2.而
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
3.之
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
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
4.为
苟为无本(是)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圣人之门难为言(被)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
譬如为山(堆积)
5.善
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
6.动
知者动(活泼)
动善时(行动)
7.下
以其善下之(处……下游)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
8.厌
明主不厌人(同“餍”满足)
士不厌学(厌倦)
9.乐
知者乐水(爱好)读“yào”
知者乐(快乐)读“lè”
10.舍
以道为舍(归宿)
不舍昼夜(停留,止息)

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1.知者(感到快乐)
2.仁者寿(长寿)
3.动善(把握时机)
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者(成王)
5.以其善之(处……下游)
6.君子之于道也(有志)
7.居善(安于卑下)
(二)名词活用作状语:
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
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
(三)意动用法:
1.君子之(以……为耻)
2.孔子登东山而鲁(以……变小)
(四)动词活用作名词:
1.故声过情(wèn名声)
2.善时(行动)
(五)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科而后进(注满)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帮助)
(六)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日月有(光辉)
3.上若水(好的行为典范)
4.水之形避而趋下(高处)
5.兵之形避实而击(弱点)
6.故能成其(圣人的境界)
7.太山不立好(好恶之心)

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2.苟为无本。
假如是(在)没有源头(的情况下)。
(二)被动句:
1.沟浍皆盈。
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
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圣人的门下(学习)就难以被(其他)的议论所(吸引)
3.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阳月亮有光辉的形象,(就连)小缝隙(也)一定被它们照射到。
(三)省略句:
1.不舍昼夜。(省略主语)
(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省略介宾)
水根据地形(的高低)制约(其)流向,打仗根据敌人(变化)取得胜利
3.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省略定语)
所以(人的)名声超出了(它的)实际,君子(必会)以此为耻。
4.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省略状语)
水,善于利导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夺。
5.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省略介词)
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接近。
(四)状语后置:
1.仲尼亟称于水。(于水称)
孔子屡次对水(加以)称赞。
2.何取于水也?(于水取)
(那么我们到底)从水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3.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于圣人之门游)
在圣人的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4.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于道几)
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
接近。
5.天下莫柔弱于水。(于水柔弱)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
6.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
7.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五)宾语前置:
1.上不天则下不遍覆。(不遍覆下)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那么就不能覆盖整个大地。
2.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取是尔,“之”作标志)
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
3.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莫能胜之)
然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什么能胜过它的。
4.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宾语前置)
它们的干涸,可以站着等待。
5.何取于水也?
从水中得到什么呢?
(六)定语后置:
源泉混混。(混混源泉)
滚滚的源头活水。
(七)固定句式:
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江海能成为百川(所汇注的地方且)成王的原因。
2.以其无以易之。
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包容),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所以君主的气魄要像天地那样宏大使万物齐备,心胸要像山海那样宽广使国家富强。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耸;开明的君主不满足于手下的人才,所以能成就他手下众多人才;学者不满足于学习,所以他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孔子说:“聪明的人爱好水,有仁心的人爱好山;聪明的人好动,有仁心的人喜静;聪明的人快乐,有仁心的人长寿。”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从早到晚不停止 。”

  徐子问:“孔子屡次称赞水,说‘水啊!水啊!’,从水中得到什么呢?”

  孟子说:“有本源的水滚滚而来,从早到晚不停止,注满洼地再往前流,到达了大海。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就像五六月时的雨水,一时也能注满沟渠;但是它干涸的时间很短暂。所以做学问若是名过其实,真正的君子都认为是可耻的事。”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最高的善像水。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理。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善于保持沉静,存心要像水一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善于讲究仁义,说话要像水一样,善于遵守信用,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过失。

  江海能够成河流汇聚的地方的原因,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川汇集的地方。

  全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全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作战的方式有点像水,水运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向下奔流,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水因地形而制约它奔流的方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注释
1.为山:用土堆山。
2.未成一篑(kuì):只差一筐土便能堆成。篑,装土用的竹筐。
3.吾止也:我自己停止的。
4.平地:用土填平洼地。
5.覆一篑:(才)倒下一筐土。
6.进:前进。指继续堆土。
7.往:前进。
8.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包容万物。遍覆,全部覆盖。必,通“毕”,尽,完全。
9.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容纳),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太山,即泰山。
10.大人:指君主。
11.寄形于天地:指气魄像天地那样宏大。形,形体。
12.历心于山海:指心胸像山海那样宽广。历心,尽心。
13.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毒,残害。伏,潜伏。
14.上下交朴,以道为舍: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交,同。朴,纯朴。舍,房舍,引申为归宿。
15.长利积:长远的利益积累了。
16.名成于前,德垂于后: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
17.治之至: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18.辞:推辞,拒绝。
19.厌:满足。
20.成其圣:达到圣人的境界。
21.知:通“智”。
22.乐(yào):爱好。
23.乐:快乐。
24.寿:长寿。
25.川上:河边。
26.逝者:指流逝的时光。
27.斯:这,指河水。
28.舍:停留,止息。
29.徐子:名辟,孟子弟子。
30.亟(qì):屡次,一再。
31.混混:同“滚滚”。
32.盈科而后进:注满洼地再往前流。盈,满(使动,使......满)。科,坎,坑。
33.放:到达。
34.有本者如是:有本源的便像这样。
35.是之取尔:“取是尔”的倒装句,取这一点罢了。尔,用同“耳”。
36.七、八月:周历七、八月,相当于夏历五、六月,正是多雨季节。
37.浍(huì):大沟。
38.涸(hé):干涸。
39.立而待:形容时间很短。
40.声闻(wèn):名声。
41.情:实际。
42.东山: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
43.小:以……为小。
44.难为水:(别的)水难以吸引他了。
45.难为言:(别的)议论难以吸引他了。
46.术:方法。
47.明:光辉。
48.容光:小缝隙。
49.成章:事物达到一定阶段。章的本义是乐曲奏完一遍。
50.利:帮助。
51.处众人之所恶(wù):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
52.几:接近。
53.居善地: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
54.心善渊: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
55.与善仁: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
56.言善信:言语要(像水那样)诚信。
57.正善治: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正,通“政”。
58.事善能: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
59.动善时:行动要(像水那样)把握时机。
60.尤:过失。
61.百谷王:百川所汇集的地方。
62.下之:处在它们的下游。
63.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
64.兵形:即作战方式。
65.制流:控制流向。
66.制胜:取得胜利。
67.常:固定的。
68.因:根据。
69.上善若水:最善良的人像水。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启示

  第一则(譬如为山) 事情成败关键不在力量大小而在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 ,喻立志

  第二则(上不天则下不遍覆) 君主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大的胸襟,才能治理好国家 ,喻治世

  第三则(海不辞水) 治国治学要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势,喻为学治世

  第四则 (子曰)仁者稳重宽容,智者善动敏锐

  第五则(子在川上曰) 时光易逝,一去不返,要不断进取 ,喻惜时

  第六则(徐子曰) 要务实求学,循序渐进,名副其实

  第七则(孟子曰) 为人立志高远,治学讲求方法,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第八则(上善若水)由水德引申出上善之人的七种美德。

  第九则(江海所以能……)海纳百川,为人谦逊,处下不争。

  第十则 (天下莫柔弱于水) 以水为喻,阐明为政"贵柔"的思想,柔能胜强、克刚。

  第十一则 夫兵形象水) 要实行灵动的战略战术 ,喻用兵方法。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课文理解

  论语·子罕

  以“为山”为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事情的成败在于人的作为。做事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努力进取,终将获得成功。关键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

  韩非子·大体

  以“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为喻,揭示道理;君王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广的心胸,才能使民富国强,才能建立功业且德泽后世,才能达到国家大治。

  管子·形势解

  以“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为喻,说明治国治学上也应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这样,明主才能聚集更多的百姓,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论语·雍也

  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玩如流水,用水来喻智者,认为智者天性容易亲近水并以水为乐。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厚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像山般沉稳,用山来喻仁者,认为仁者天性自然亲近山,并因恬静自安而得以长寿。

  论语·子罕

  以河水为喻,发出对时光易逝,一去不返,往事难再的慨叹;同时勉励人们珍惜时间,效法流水不舍昼夜,不断前进,不断进取的精神,努力进取修业。

  孟子·离娄下

  用水喻人品学识,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实际不符,要求人们像水一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不断进取,循序渐进,自强不息。

  孟子·尽心上

  以“登山”“观海”喻“游于圣人之门”,表达为人,治学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然后以“观水有术”推进一层,说明治学基础要扎实,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老子(共三则)

  1.把水视为“道”之化身,歌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默默奉献的精神。

  2.从江海善于处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为百川之王的角度,申述“谦下不争”的主张。

  3.从水性“柔弱”与“威猛”并存的角度,揭示水性的两重性,并从“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角度,表达老聃为政“贵柔”的主张。

  孙子·虚实篇

  从水形喻兵形,强调用兵“变”的原则,顺应敌人的变化而变化,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封建论

柳宗元柳宗元 〔唐代〕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有周而甚详。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余又非之。

  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黩货事戎,大凡乱国多,理国寡,侯伯不得变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且汉知孟舒于田叔,得魏尚于冯唐,闻黄霸之明审,睹汲黯之简靖,拜之可也,复其位可也,卧而委之以辑一方可也。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戚之而已。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谴而导之,拜受而退已违矣;下令而削之,缔交合从之谋周于同列,则相顾裂眦,勃然而起;幸而不起,则削其半,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汉事然也。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

  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谓知理者也。

  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闻延祚。今矫而变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

  或者又以为:“殷、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是大不然。

  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赏析 注释 译文

大德歌·夏

关汉卿关汉卿 〔元代〕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赏析

【仙吕】一半儿

王和卿王和卿 〔元代〕

题情

鸦翎般水鬓似刀裁,水颗颗芙蓉花额儿窄,待不梳妆怕娘左猜。不免插金钗,一半儿鬅松一半儿歪。书来和泪怕开缄,又不归来空再三,这样病儿谁惯耽?越恁瘦岩岩,一半儿增添一半儿减。将来书信手拈着,灯下姿姿观觑了,两三行字真带草。提起来越心焦,一半儿丝撏一半儿烧!别来宽褪缕金衣,粉悴烟憔减玉肌,泪点儿只除衫袖知。盼佳期,一半儿才干一半儿湿。

赏析

【商调】梧叶儿_赠喜温柔蟾

曾瑞曾瑞 〔元代〕

赠喜温柔

蟾宫闭,花貌羞,莺呖呖啭歌讴。樽前立,席上有,喜温柔。都压尽墙花路柳。

朝云退,暮雨收,悲秋客泪空流。伤情思,非病酒,见温柔。便痊可相思证候。

歌金缕,捧玉瓯,杯巡后越风流。心肠拽,模样兜,喜温柔。偏能会将没作有。

云归岫,月转楼,芳景去最难留。蝶寻对,莺唤友,劝温柔。且饮彻闲茶浪酒。

鸳鸯帐,燕子楼,孤枕怯夜凉秋。啼痕揾,罗帕溲,想温柔。捱不得天长地久。

秋波溜,眉黛愁,施展会鬼胡由。蹅科耨,吟句讴,喜温柔。迤逗杀狂朋怪友。

寻破绽,觅优头,将恩爱变为雠。去何咒,来呵瞅,逞温柔。省可里扭头拗手。

春归后,花谢休,寻春客慵追游。痴心候,坚意守,喜温柔。休徯蹬风流配偶。

他垂钓,谁上钩,休妆赖几曾有。得你意,平生够,喜温柔。怎禁你行监坐守。

闲寻斗,不肯休,折证倒看谁羞。人难嗽,你撒飏,怨温柔。自落得出乖弄丑。

赏析

【双调】新水令 离别

李致远李致远 〔元代〕

离鸾别凤又经年,一番春一番新怨。青琐畔,绣帏前,少个婵娟,酬不了少
年愿。
  【雁儿落】常想西湖舣画船,北苑开春宴。一声金缕令,七换梁州遍。
  【德胜令】今日小亭轩,羞到杏花边。黯黯愁成阵,厌厌日胜年。嫣然,一
笑春风面;无缘,灯前云髻偏。
  【雁儿落】春衫和泪穿,犹认伊针线。玉箫深夜品,多是君愁怨。
  【水仙子】别来几见月儿圆,每为嫦娥惜少年。画堂深隔断归来燕,玉钩闲
帘未卷,一天情着个谁传?想一饷心间事,写一幅肠断篇,等一个孤雁回旋。
  【雁儿落】艳阳三月天,寿酒筵前劝。可怜张解元,不赴蟠桃宴。
  【挂玉钩】爱杀槎头缩项鳊,皆上金盘荐;笑杀池中并蒂莲,未许东风见。
援紫毫,磨端砚。屈曲银钩,细草鸾笺。
  【尾】沉沉烟锁垂杨院,迟迟月上桃花扇。罗帕新词,聊寄情缘。唱道张京
兆心专,周琼姬苦意坚。怕几阵东风吹落残花片,恁时绿暗红嫣,兀谁管春山翠
眉浅。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烟漠漠

李珣李珣 〔五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池上纳凉

项鸿祚项鸿祚 〔清代〕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赏析 注释 译文

喜迁莺·晓月坠

李煜李煜 〔五代〕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埽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赏析

清平乐

王质王质 〔唐代〕

断桥流水。香满扶疏里。忽见一枝明眼底。人在山腰水尾。
梨花应梦纷纷。征鸿叫断行云。不见绿毛么凤,一方明月中庭。
作者的其它诗文
© 2023 好组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