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白华

佚名 佚名〔先秦〕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念子懆懆,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芬芳菅草开白花,白茅束好送给他。如今这人去远方,使我孤独守空房。
浓浓云雾空中飘,沾湿菅草和丝茅。我的命运多艰难,他还不如云露好。
滮水缓缓向北流,浸润稻田绿油油。边号边歌心伤痛,思念那人在心头。
砍那桑枝作柴薪,烧在灶里暖在身。想起那个健美人,实在让我伤透心。
宫内敲起大乐钟,声音必定外面闻。怀念使我神不宁,你却视我如路人。
丑恶秃骛在鱼梁,高洁白鹤在树林。想起那个健美人,实在煎熬我的心。
一对鸳鸯在鱼梁,嘴插翅下睡得香。可恨这人没良心,转眼之间把我忘。
扁扁平平乘车石,虽然低下有人踩。恨他离我如此远,让我痛苦实难挨。

注释
白华:即“白花”。
菅(jiān):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芦芒。
白茅:又名丝茅,因叶似矛得名。
之远:往远方。
俾(bǐ):使。
英英:又作“泱泱”,云洁白之貌。
露:指水气下降为露珠,兼有沾濡之意。
天步:天运,命运。
不犹:不如。一说不良。
滮(biāo):水名,在今陕西西安市北。
啸歌:谓号哭而歌。伤怀:忧伤而思。
硕人:高大的人,犹“美人”。此处当指其心中的英俊男子。
樵:薪柴,此处指采木为樵。桑薪:桑木柴火。
卬(áng):我。女子自称。煁(shén):越冬烘火之行灶。
劳:忧愁。
鼓钟:敲钟。鼓,敲。
懆(cǎo)懆:愁苦不安。
迈迈:不高兴。
鹙(qīu):水鸟名,头与颈无毛,似鹤,又称秃鹫。梁:鱼梁,拦鱼的水坝。
鹤在林:鹤为高洁之鸟,反在林,比喻所爱之人已远离去。
戢(jí)其左翼:鸳鸯把嘴插在左翼休息。
二三其德:三心二意,指感情不专一。
有扁:即“扁扁”,乘石的样子。乘石是乘车时所踩的石头。
履:踩,指乘车时踩在脚下。
疧(qí):因忧愁而得相思病。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562-566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04-507

鉴赏

  此诗八章,每四句为一章。第一章以菅草和白茅相束起兴,映射夫妇之间相亲相爱正是人间常理。其中的菅草白华和茅草之白有象征纯洁与和谐的爱情意义,与《召南·野有死麕》中的“白茅包之”“白茅纯束”相参证,可见“白茅”在当时是一个常用的带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本来常理不言自明,可是这里偏偏是“之子之远,俾我独兮”。一正一反,奠定全诗凄婉哀伤的悲剧基调。

  第二章以白云普降甘露滋润那些菅草和茅草,反兴丈夫违背常理,不能与妻子休戚与共。虽然从字面上看是白云甘露对菅草茅草的滋润与命运之神对被弃女主人公的不公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和映射关系,但实际上看似怨天实为尤人,矛头所向实际是这不遵天理的负心丈夫。

  诗的第三章以北流的滮池灌溉稻田,反向对应无情丈夫对妻子的薄情寡义。此章虽然在起兴方法上与前两章一样,以物喻人,以天道常理反兴人情乖戾,故郑笺解释曰:“池水之泽,浸润稻田使之生殖,喻王无恩于申后,滮池之不如也。”但是紧接着长歌当哭的女主人公话锋一转,由“之子”转向“硕人”。关于“硕人”,前人如孔颖达疏引王肃、孙毓说,以为硕人指申后,朱熹《诗集传》以为硕人指幽王。揆诸原诗,以下提及硕人的两章都以物不得其所为喻,暗指人所处位置不当。郑玄笺解“硕人”为“妖大之人,谓褒姒”,与诗意合。话锋既转,下一章的感叹就显得自然而贴切了。

  第四章承前三章反兴之意,以桑薪不得其用,兴女主人公美德不被丈夫欣赏,反遭遗弃的命运。与自身命运相反,“维彼硕人”,想起那个“妖大之人”却媚惑丈夫取代了自己的位置,这一切实在是煎熬人心的事情。

  第五章以钟声闻于外,兴申后被废之事必然国人皆知。俗语“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之谓也。自己已经被废,心却念念不忘,于是有了“念子懆懆”的弃妇;既已弃之,必先厌之,于是有了“视我迈迈”的无情丈夫。对比中弃妇的善良和顺、丈夫的轻薄无情显得更为鲜明。

  第六章诗意与第四章相近,以鹤鹙失所兴后妾易位。同时鹤的洁白柔顺和鹙的贪婪险恶与申后和褒姒之间存在着隐喻关系。“妖大之人”的媚惑实在是女主人公被弃的一个重要原因,难怪她一次次地“维彼硕人,实劳我心”,想起那个妖冶之人就不能不心情沉痛了。

  第七章以总是偶居不离的鸳鸯相亲相爱,适得其所,反兴无情无德的丈夫不能与自己白头偕老的悖德举动。这一章要与第四、五、六章连起来读才会更深一层地理解弃妇的怨恨。她实际上是在说:虽然那个妖冶的女人很有诱惑力,如果做丈夫的考虑天理人情而不是“二三其德”,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

  诗最后一章以扁石被踩的低下地位兴申后被黜之后的悲苦命运。被遗弃的妇人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命运,“之子之远,俾我疧兮”。面对茫然不知的前途,必然忧思成疾。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诗的首章以咏叹始,三句以“兮”煞尾,末章以咏叹终,亦以“兮”字结句。中间各章语气急促,大有将心中苦痛一口气宣泄干净的气势。缓急之间,颇有章法,诵读之时有余音绕梁之感。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04-507

创作背景

  从《诗经》保存的众多弃妇诗可以看出,无论在民间还是在上层,婚姻中的女性都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如果遇人不良,被遗弃的命运就在所难免。《邶风·谷风》《卫风·氓》《小雅·我行其野》以及此诗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表现了这样的史实。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562-566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04-507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猜您喜欢
赏析

双黄鹄歌送别

王维王维 〔唐代〕

〔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天路来兮双黄鹄。
云上飞兮水上宿。
抚翼和鸣整羽族。
不得已。
忽分飞。
家在玉京朝紫微。
主人临水送将归。
悲笳嘹唳垂舞衣。
宾欲散兮复相依。
几往返兮极浦。
尚裴回兮落晖。
岸(一作塞)上火兮相迎。
将夜入兮边城。
鞍马归兮佳人散。
怅离忧兮独含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蓦山溪·闺情

王和卿王和卿 〔元代〕

冬天易晚,又早黄昏后。修竹小阑干,空倚遍寒生翠袖。萧萧宝马,何处狂游?

〔幺篇〕人已静,夜将阑,不信今宵又。大抵为人图甚么,彼此青春年幼。似恁的厮禁持,兀的不白了人头。

〔女冠子〕过一宵,胜九秋。且将针线,把一扇鞋儿绣。蓦听得马嘶人语,甫能来到,却又早十分殢酒。

〔好观音〕枉了教人深闺里候,疏狂性奄然依旧。不成器乔公事做的泄漏,衣纽不曾扣。待伊酒醒明白究。

〔雁过南楼煞〕问著时只办着摆手,骂著时悄不开口。放伊不过耳朵儿扭。你道不曾共外人欢偶,把你爱惜前程遥指定梅梢月儿咒。

赏析 注释 译文

朝天子·秋夜吟

李致远李致远 〔元代〕

梵宫、晚钟。落日蝉声送。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咏雨

王夫之王夫之 〔明代〕

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
随波赚杀鱼儿,浮萍乍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赏析 注释 译文

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

韦庄韦庄 〔唐代〕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赏析

点绛唇·高柳蝉嘶

汪藻汪藻 〔宋代〕

高柳蝉嘶,采菱歌断秋风起。晚云如髻。湖上山横翠。
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天如水。画楼十二。有个人同倚。
赏析

浣溪沙·一向温存爱

况周颐况周颐 〔清代〕

一向温存爱落晖,伤春心眼与愁宜,画阑凭损缕金衣。
渐冷香如人意改,重寻梦亦昔游非。
那能时节更芳菲。

赏析 注释 译文

潇湘神·零陵作

屈大均屈大均 〔清代〕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秋。
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

赏析 注释 译文

念奴娇·中秋

苏轼苏轼 〔宋代〕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端午

苏轼苏轼 〔宋代〕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 2023 好组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