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

李贺 李贺〔唐代〕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
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
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
欲将千里别,持我易斗粟。
南云北云空脉断,灵台经络悬春线。
青轩树转月满床,下国饥儿梦中见。
维尔之昆二十馀,年来持镜颇有须。
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荒沟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蛴螬。
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洛阳郊外送别小弟,却没有俎豆陈列,惭愧啊,乘着瘦骨嶙峋的老马。
当小弟经过庐山的香炉峰时,你孤单的身影,将会落到鄱阳湖水面之下。
你一路前行,长船倚云而停泊在石镜峰,在秋凉之夜四顾凄迷,倍感孤寂。
你值此情境,怎么可能不引起思乡的情绪,而又无处倾诉,只能对月悲啼。

小弟上马将远行,送别在柳下,官街上的槐叶才如兔眼儿大。
想的是借千里送别去谋生,换取升斗之粮糊口养家。
彼此像南北流走互不相见的浮云,心头和全身却像挂着线儿相牵引。
茅屋前树影转动,月光满床难入睡,为小弟担忧,梦见江西饥民乱纷纷。
你长兄我今年已经二十岁挂零,近来持镜自照,只见脸上胡须生。
离家三年仍是这般清苦贫穷,谋职于京都,到头来一事无成。
村边荒沟里积着死水,寒光如刀,庭院南头那棵老柳已生出蛀虫。
远在江边异乡的小弟真叫人怜念,郊野晚风悲鸣,更增加牵挂之情。

注释
勉爱:勉励其自爱。小季:小弟。
俎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此指饯行的菜肴。
厩(jiù):马棚。
小雁:喻季弟。炉峰:庐山香炉峰的省称。
楚水:古楚地的江河湖泽。此处指鄱阳湖。
呜哑:悲叹。
官槐:长安官街,夹道植槐柳。兔目:《续博物志》:“槐叶之生,入春季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 ,更旬而始规,三旬而叶成。”
“欲将”二句:言千里以身事人,不过为斗粟也。持我,一作“持此”。
南云北云:谓二人一南一北也。
灵台经络:犹心中情绪也。灵台,心也,语出《庄子》。此句或谓兄弟一南一北,家母思儿也。
下国:京师以外之地。
昆:兄也。此长吉自谓,而与其季言之。
索米:领取俸禄也。《东方朔传》:“无令但索长安米。”注云:“索,尽也。”
拱柳:合抱之柳。蛴(qí)螬(cáo):《尔雅》云:“蛴螬有六名,在木中者,名蝤蛴。”《化书》云: “燥湿相育,不母而生蝤蛴。”
幼客:游子年幼也。
晚吹:晚之吹角。一说晚风。

参考资料:

1、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275-278
2、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7-130
3、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5-108

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李贺在洛阳送别去江西谋生的小弟时写的,当作于元和八年(813年)。李贺因病辞官,对原先生机窘绌的李家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李贺再次启程至洛阳寻找出路;时隔不远他的弟弟离开故乡前往庐山一带。小季取道洛阳告别李贺,分手在即,李贺在郊野相送,于是有了这两首诗。

参考资料:

1、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7-130

赏析

  第一首叙离别之感受。首二句极写自己之贫困与狼狈,在洛阳郊外作别,无俎豆陈列以相送,所乘之马既瘦又老,自感惭愧。后六句遥想小弟离别后的情景。先想象小弟过香炉峰时,身影落在鄱阳湖里,怀念小弟之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其次想象小弟泊舟石镜峰的景况和心绪,长船倚云而停泊,四顾凄迷,又当石镜秋凉之夜,倍感孤寂。小弟值此情境,岂能不动乡情。无处倾诉,只能对月悲啼。

  第二首言兄弟之情。此诗平仄交叉用韵,分成四段,结构齐整,层次井然。首四句写“别”,送别处的柳枝,挡住马头,道边的官槐发芽如兔目,此时此地将作千里之别,犹弟持此以易斗粟,也就是《左传》所谓“餬口四方”的意思。兄长无力维持家庭生计,弟弟年幼而远行谋生,真可悲伤,所以措辞很沉痛。次四句写“母心”,叙说老母思念、牵挂二子。二子一南一北,离家远行,故曰“脉断”。老母心里像悬挂着春线,牵挂两地。老母居室的树影,随月光转移,梦里见到江西的小儿。再次四句写“我”,兄长已经二十多岁,颇有髭须,辞家三年到京城任职,“索米王门”,却辞官而归,事业无成。最后四句写“忆”,承上文而来,既然一事无成,所以家庭冷落,荒沟积水,水光如刀,庭前老柳,已被蛀空。诗思又由眼前景转向远方“江干”,遥忆“江干幼客”小弟,年幼独自外出,令人忧虑挂念。这时忽然听到野外呼呼的风声,如人悲号,更令人感到无限悲伤。

  这两首诗集中地表现出李贺与其弟离别的悲伤以及兄弟之间真切的情谊,同时也反映了中唐时期农村经济的凋敝。全诗感情真挚,情趣深永。

参考资料:

1、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275-278
2、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7-130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猜您喜欢
赏析

【般涉调】哨遍_硬谒十载驱

董君瑞董君瑞 〔元代〕

硬谒

十载驱驰逃窜,虎狼丛里经魔难。居处不能安,空区区历遍尘寰。远游世间,波波漉漉,穰穰劳劳。一向无程限,刬地不着边岸。镜中空照,冠上虚弹。诗书有味眼生花,岁月无情鬓成斑。长铗归来,壮志难酬,功名运晚。

【幺】世事谙博看.人情冷暖谁经惯?风帽与尘寰,遍朱门白眼相看。腹内闲,五车经典,七步文章。到处难兴贩,半纸虚名薄官。飘零吴越,梦觉邯郸。碧天凤翼未曾附,苍海龙鳞几时攀。困此穷途,进退无门,似羝羊触藩。

【耍孩儿】待向人前开口实羞赧,折腰处拳拳意懒。这回不免向君前,曲弓弓冒突台颜。故来海上垂钓线,特向津头执钓竿,有意相侵犯。将你个高门诌媚,小子相干。

【六煞】知君廉俭犹清干,据头角轩昂见罕。即非面谕厮过从,将明公焉敢相残?岂不知甜言与我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你是多少人称赞,道你量如江海,器若丘山。

【五】也不索闲言赞,冷句儿攒,快疾做取英雄汉。扫除乞俭分开吝,倚阁酸寒打破悭。忙迭办,俺巷来近远,怎地回还?

【四】你是明白与,俺索子细拣,怕行挑剜接补并糜烂。至元折脑通行少,中统糖心倒换难。翻复从头看,则要完全贯伯,分晓边阑。

【三】你要寻走衮,觅转关,上天掇着梯儿赶。襟厮封头发牢结定,额厮拶眉毛紧厮拴。厮蘸定权休散,坐时同坐,赸后齐赸。

【二】你又奔,俺又顽,则要紧无格迸松无慢。皮锅里炒爆铜豌豆,火坑上叠翻铁卧单。无辞惮,大生性耐,不喜心烦。

【一】谩把猾,枉占奸,布衫领安上难寻绽。头巾顶攒就宜新裹,鱼儿钅敖子饼热时赶热翻。消息汤者犯,你便辘轳井口,直打的泉干。

【尾】难动脚,怎转眼?便休推阻根廷款,多共少分明对面儿咒。

赏析

【双调】落梅风_月明归兴松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月明归兴

松梢月,桂子香,又诗成冷泉亭上。醉归来晚风生嫩凉,戗金船玉人低唱。

春晚二首

银江暗,翠袖遮,麝煤销露萤明灭。下西湖美人忺次过也,打梨花雨声昨夜。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黄莺乱啼胡蝶舞,几秋千打将春去。

书所见

柳叶微风闹,荷花落日酣,拂晴空远山云淡。红妆女儿十二三,采莲归小舟轻缆。

忆西湖

青鸾信,白雁书,望江南梦飞不去。西湖锦云谁是主?拍阑干满空烟树。
赏析 注释 译文

巫山一段云·春去秋来也

欧阳炯欧阳炯 〔五代〕

春去秋来也,愁心似醉醺。去时邀约早回轮,及去又何曾。
歌扇花光黦,衣珠滴泪新。恨身翻不作车尘,万里得随君。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仙子·草绿裙腰山染黛

文廷式文廷式 〔近现代〕

草绿裙腰山染黛,闲恨闲愁侬不解。莫愁艇子渡江时,九鸾钗,双凤带,杯酒劝郎情似海。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郎·西湖

文及翁文及翁 〔宋代〕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赏析 注释 译文

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赏析

汉宫春(郑贺守席上怀旧)

刘镇刘镇 〔宋代〕

日软风柔,望暖江连岛,晴绿平川。寻芳拾蕊,胜伴陌上鲜妍。玉骢归路,记青门、曾堕吟鞭。人去后,庭花弄影,一帘香月娟娟。
追念旧游何在,叹佳期虚度,锦瑟华年。博山夜来烬冷,谁换沉烟。屏帏半掩,奈梦云、不到愁边。春易老,相思无据,闲情分付鱼笺。
赏析

临江仙(落梅)

王炎王炎 〔宋代〕

雪片幻成肌骨,月华借与精神。一声羌笛怨黄昏。吹香飘缟袂,脱迹委红裙。
枝上青青结子,子中白白藏仁。那时别是一家春。劈泥尝煮酒,拂席卧清阴。
赏析

鹊桥仙

张元干张元干 〔宋代〕

靓妆艳态,娇波流盼,双靥横涡半笑。尊前烛畔粉生光,更低唱、新翻转调。
花房结子,冰枝清瘦。醉倚香浓寒峭。雏莺新啭上林声,惊梦断、池塘春草。
© 2023 好组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