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愍衰草赋

沈约 沈约〔南北朝〕

愍衰草,衰草无容色。憔悴荒径中,寒荄不可识。昔时兮春日,昔日兮春风。衔华兮佩实,垂绿兮散红。岩陬兮海岸,冰多兮霰积。布绵密于寒皋,吐纤疏于危石。雕芳卉之九衢,霣灵茅之三脊。风急崤道难,秋至客衣单。既伤檐下菊,复悲池上兰。飘落逐风尽,方知岁早寒。流萤暗明烛,雁声断裁续。霜夺茎上紫,风销叶中绿。秋鸿兮疏引,寒乌兮聚飞。径荒寒草合,草长荒径微。园庭渐芜没,霜露日沾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真可怜那衰草,它没有一点仪容姿色。瘦弱萎靡地瑟缩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知道那地下的寒根是什么样子。在春光明媚,春风和煦的往日,它开花结果,披绿挂红。在冰雪覆盖的山脚海岸,它密密匝匝地分布在寒冷的岸边,纤弱萧疏地从大石之下挺长出来。道路上凋谢了芳香的花卉,连那灵异的三脊茅也遭殒落。寒风凛冽崤道艰险,深秋来临,游子衣单。既为檐下的菊花哀伤,又为池上的兰草悲痛。飘零荡落被风吹尽,才知道时令已早早地变寒。飞窜的萤火使明亮的烛光变得昏暗,大雁的哀鸣使裁绩的织妇中止了工作。严霜打落了茎上的紫花,寒风吹去了叶面的绿色。秋雁稀疏地列队南归,寒乌聚集而群飞。小路荒芜,寒草密集,杂草葱茂,道路狭窄。园庭逐渐荒芜湮没,严霜寒露日日沾衣。

注释
愍(mǐn):怜悯,哀怜。衰草:枯草。
容色:容貌与颜色。
憔悴:凋零,枯萎。
荄(gāi):草根。
衔:含。华:花。佩实:挂着果实。
岩陬(zōu):山崖脚下。
霰(xiàn):白色不透明的球形或圆锥形小冰粒。
绵密:稠密,指稠密的草丛。寒皋(gāo):荒凉的湖沼边高地。
纤疏:细长而稀疏。危石:高大的岩石。
雕:通“凋”,凋零,凋谢。九衢(qú):本指纵横交叉的大道,这里形容草木枝茎纵横交错。
霣(yǔn):通“陨”,坠落。灵茅:即菁茅,古代帝王祭祀封禅时用来滤酒去滓,据说一片叶上有三根主茎。《史记·封禅书》:“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裴驷《集解》引三国魏孟康注曰:“所谓灵茅也。”脊:本指物体中间高起的部分,这里指茅草的主茎。
崤(xiáo)道难:形容山道险峻。崤,也作“肴”,山名。在今河南洛宁县北,山分东西二崤,中有谷道,坂坡峻陡,为古代军事要地。因崤山之道险绝,故借来泛指险峻之山道。
裁:通“才”,刚刚。
秋鸿:秋目的鸿雁。疏引:断断续续地呜叫。
寒乌:寒天的乌鸦,一作“寒鸟”。
微:隐匿,隐没。▲

创作背景

  这篇赋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面对着憔悴不堪、难以辨识的衰草,作者想起了它从春到冬的遭遇,触景生情之下创作了此赋,在物我交流中抒发万般无奈的感情。

  徐陵《玉台新咏卷九·古诗题六首》(宋刻本)中有题为“岁暮愍衰草”的诗,该诗为《八咏诗》中的第三首,是作者在东阳(治所在今浙江金华市)太守任上所作,此赋比该诗少了十余句,且一句不同,大概由该诗改编而来。当今许多学者主张将此赋归入诗歌类,但从整体上来看,此赋兼有诗歌和赋的特征,是诗赋互渗的结果,亦诗亦赋而更加接近于赋。

赏析

  这篇赋开篇写衰草可哀,然后回忆衰草在春天披红戴紫、垂绿衔花的荣盛,最后详细铺写秋气对衰草的摧折,表现了秋的萧杀与衰草的可哀。全赋句式灵活,咏物兼以抒情,充溢着诗的意境。

  “愍”是此赋的着眼点。此赋起笔转合自然,前四句先写衰草情状,以“荒径”、“寒菱”补足。中间写春日、春风中的芳草,以衔华佩实、垂绿散红等突出衰草往日的风姿。最后以“秋至”一转,言风、霜对芳草的侵夺,以“伤”、“悲”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词汇强化“愍”的意象。“霜夺茎上紫,风销叶中绿”,既是景语又是情语,对物候变化的体察隐含着作家对人生经验的领悟。卒章显其志,“园庭渐芜没,霜露日沾衣。”对衰草的怜惜实际上在观照着作者盛年易逝、晚年凄苦的心态。

  全赋句式灵活,有骈偶句式,有五言句式,又有骚体句,咏物兼以抒情,使全赋充溢着诗的意境,其中亦夹杂着民歌的韵律,采用了回忆倒叙的赋法,从当时面对的此景此情入手,中间回忆虚写了小草从春到冬的经历,最后又回到了开头的感受,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衰草的哀怜写出了浓浓的秋意。▲

沈约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柯子·山冥云阴重

王炎王炎 〔宋代〕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赏析

意难忘

程垓程垓 〔宋代〕

花拥鸳房。记驼肩髻小,约鬓眉长。轻身翻燕舞,低语转莺簧。相见处,便难忘。肯亲度瑶觞。向夜阑,歌翻郢曲,带换韩香。
别来音信难将。似云收楚峡,雨散巫阳。相逢情有在,不语意难量。些个事,断人肠。怎禁得恓惶。待与伊、移根换叶,试又何妨。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春江暖涨桃花水

顾德辉顾德辉 〔宋代〕

陈浩然招游观音山,宴张氏楼。徐姬楚兰佐酒,以琵琶度曲。郯云台为之心醉。口占戏之。

春江暖涨桃花水。画舫珠帘,载酒东风里。四面青山青似洗,白云不断山中起。
过眼韶华浑有几。玉手佳人,笑把琶琶理。枉杀云台标内史,断肠只合江州死。

赏析 注释 译文

思帝乡·闺怨

商景兰商景兰 〔清代〕

鸳帐冷,烛光浮。帐冷光浮梦短,思悠悠。 添得满腔憔悴,满身愁。纵到花间月底,意难留。

赏析

卜算子

王炎王炎 〔宋代〕

腻玉染深红,艳丽难常好。已是人间祓禊时,花亦随春老。
唤起曲生来,醉赏惟宜早。此去阴晴十日间,点点沾芳草。
赏析

临江仙(呈湘川使君丁郎中仲京)

姚述尧姚述尧 〔宋代〕

佳节喜逢长久日,魏文帝《与钟繇书》曰:“九月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庶草无有射地而生,惟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淳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食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翩翩凫_朋来。霜清天宇绝纤埃。老杜《九日》诗云:“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遥怜巴岭月,严武有《九日巴岭答杜二见忆》诗云:“卧向巴山落月时,两乡千里梦相思。”拟上曲江台。老杜有《九日曲江》诗云:“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怀县从容留客宴,见老杜《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诗。追欢正好传杯。使君归骑莫相催。更拚明日醉,未放菊花开。
赏析

导引(孝宗皇帝虞主自浙江还重华宫鼓吹导引曲)

楼钥楼钥 〔宋代〕

孝宗纯孝,前圣更何加。高蹈处重华。丹成仙去龙輴远,越岸暮山遐。
波臣先为卷寒沙。来往护灵槎。九虞礼举神祇乐,万世佑皇家。
赏析

南歌子(早春)

赵长卿赵长卿 〔宋代〕

春色烘衣暖,宫梅破鼻香。尽驱和气入兰堂。又是轻云微雨、下巫阳。
酒带欢情重,醺醺气味长。晚来拂拭略梳妆。笑指一钩新月、上回廊。
赏析

临江仙(涪州北岩玩易有感)

阳枋阳枋 〔宋代〕

乐意相关莺对语,春风遍满天涯。生香不断树交花。个中皆实理,何处是浮华。
收敛回来还夜气,一轮明月千家。看梅休用隔窗纱。清光辉皎洁,疏影自横斜。
赏析

临江仙(和正卿弟生日词三首)

程大昌程大昌 〔宋代〕

遥认埙篪相应,为传珠贯累累。紫荆同本但殊枝。直须投老日,常似有亲时。
子姓亦闻多慧性,贪书不是痴儿。朝家世世重诗书。一登龙虎榜,许并凤凰池。
© 2023 好组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