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转疑无路,溪深似有云。衣裳沾沆瀣,鞍马入氤氲。
岩树花凝画,崖藤蔓驻曛。佛宫金币币,帐屋锦文文。
尘坌车争出,霞舒骑乱分。烟中听犬吠,天畔见人耘。
草檄期诛泚,歌诗拟吊蕡。家家收枣栗,处处种榆枌。
枕有仙人记,琴无山鬼闻。时巡劳圣主,灵会召神君。
泉脉流钗股,松身镂缬纹。团团留象迹,矗矗立驼群。
龙虎盘南石,貔貅镇北军。井盐仍皛皛,马酒亦醺醺。
越贡珠玑错,夷琛翠羽纷。弓旌徵隐逸,斧钺赐功勋。
俗已多羊酪,民还贱豕豮。雨馀雷菌长,秋入地椒芬。
井邑联山海,仓箱溢陇汾。白鹰随雪雁,黄鼠掘田鼢。
太祖初飞御,中原正溺焚。剑光明塞道,箭影落冥氛。
圣嗣开元极,天声震大𪔵。辕门方纳禹,国镜又收员。
降主来衔璧,奔君自束缊。只今修栒簴,何但去䡝轒。
公子衣缝掖,王妃曳练裙。期绵尧历祚,物阜舜风薰。
学士工谟训,成均载典坟。小臣难颂德,祇合采书芸。
马祖常(1279~1338)元代色目人,著名诗人。字伯庸,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马祖常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阁于山与湖之间,山围如屏,湖绕如带,山与湖交相袭也。虞山,嶞山也。蜿蜒西属,至是则如密如防,环拱而不忍去。西湖连延数里,缭如周墙。湖之为陂为寖 者,弥望如江流。山与湖之形,经斯地也,若胥变焉。阁屹起平田之中,无垣屋之蔽,无藩离之限,背负云气,胸荡烟水,阴阳晦明,开敛变怪,皆不得遁去豪末。
阁既成,主人与客,登而乐之,谋所以名其阁者。
主人复于客曰:“客亦知河伯之自多于水乎?今吾与子亦犹是也。尝试与子直前楹而望,阳山箭缺,累如重甗。吴王拜郊之 台,已为黍离荆棘矣。逦迤而西,江上诸山,参错如眉黛,吴海国、康蕲国之壁垒,亦已荡为江流矣。下上千百年,英雄战争割据,杳然不可以复迹,而况于斯阁 欤?又况于吾与子以眇然之躯,寄于斯阁者欤?吾与子登斯阁也,欣然骋望,举酒相属,已不免哑然自笑,而何怪于人世之还而相笑与?”
客曰:“不然。于天地之间有山与湖,于山与湖之间有斯阁,于斯阁之中有吾与子。吾与子相与晞朝阳而浴夕月,钓清流而弋高风,其视人世之区区以井蛙相跨峙而以腐鼠相吓也为何如哉?吾闻之,万物莫不然,莫不非。因其所非而非之,是以小河伯而大海若,少仲尼而轻伯夷,因其所然而然之,则夫夔蚿之相怜,鯈鱼之出游,皆动乎天机而无所待也。吾与子之相乐也,人世之相笑也,皆彼是之两行也,而又何间焉?”
主人曰:“善哉!吾不能辩也。”姑以秋水名阁,而书之以为记。崇祯四年三月初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