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于虎
佚名 〔先秦〕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出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双调】清江引_碧山丹房早
张可久 〔元代〕
临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
牛希济 〔五代〕
酒泉子·长忆孤山
潘阆 〔宋代〕
生查子·富阳道中
毛滂 〔宋代〕
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
纳兰性德 〔清代〕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辛弃疾 〔宋代〕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苏轼 〔宋代〕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踏莎行
石孝友 〔宋代〕
乌夜啼
清平乐(春晚与诸君饮)
踏青游
赵温之 〔宋代〕
渔家傲(奉陪富公季申探梅有作)
张元干 〔宋代〕
诉衷情
朝中措(梅)
赵长卿 〔宋代〕
蓦山溪(忆古人诗云“满城风雨近重阳”因成此词)
品令
菩萨蛮(和州守胡明秀席上)
张孝祥 〔宋代〕
好事近(生日词)
程大昌 〔宋代〕
忆秦娥(上巳)
刘克庄 〔宋代〕
临江仙(十一月二十四日同王幼安、洪思诚过曾存之园亭)
叶梦得 〔宋代〕
花犯(桃花)
杨泽民 〔宋代〕
小重山
黄铸 〔宋代〕
思佳客(春感)
陈亮 〔宋代〕
眼儿媚(春愁)
青玉案
望江南(三)
王琪 〔宋代〕
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酹)
浣溪沙(别成上人并送性禅师)